Loading...

词条 光度等级

描述: 恒星的内在亮度取决于其温度和物理大小。温度越高、体积越大的恒星越亮。光谱类型是根据恒星光谱的特征进行分类。这大致反映了温度的变化。光度等级则是根据恒星与同光谱类型的其他恒星相比的亮度来分类。光度等级用罗马数字表示:主序上燃烧氢的恒星被划分为矮星(V)。例如,太阳的分类是 G2 V。在它们之上(随着大小和亮度增加)依次是亚巨星(IV)、巨星(III)、亮巨星(II)和超巨星(Ib代表亮度较低,Ia代表亮度最高)。所有这些类型的恒星都是演化了的恒星,其内核中的氢已经燃烧殆尽。贫金属亚矮星是金属含量较低的氢燃烧恒星,位于主序以下。最后,白矮星(恒星残骸)则位于主序更下方。

相关词条



用其他语言查看该词条

词条和定义状态: 该术语的英文原始定义已通过天文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审核
该术语及其定义的译文仍待审核

OAE多语言词汇表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 天文教育办公室(OAE)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 天文推广办公室(OAO)合作的项目。. 术语和定义由 OAE中心, OAE 国家天文教育协调员(NAECs) 以及其他志愿者共同选择、撰写和审阅。您可以在 找到完整的致谢列表。所有词汇表术语及其定义均根据 Creative Commons CC BY-4.0许可证发布 且版权归属于 “IAU OAE”。

如果您发现此词汇术语或定义中的事实或翻译错误, 请向 发邮件 联系.

相关图表


从冷暗星到热亮星之间有一条恒星线。有些恒星位于这条线的上方或下方

赫罗图

图注: 这张图展示了不同恒星温度和亮度。每个点的大小代表恒星的半径,颜色代表人眼所看到的颜色。恒星的颜色从淡蓝色到淡橙红色不等,没有恒星具有像红、绿或蓝这样的纯颜色,因为恒星的光谱包含了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然而,最红的恒星通常被称为红恒星,最蓝的恒星被称为蓝恒星。为了展示不同类型的恒星,制作这个图表的恒星样本选择上并没有反映出每种类型恒星的实际数量比例。 从左上到右下是一条长长的恒星带,这些恒星在其核心燃烧氢气,这被称为主序。在这条线上,我们可以看到参宿三(Mintaka)、波江座α星(Achernar)、天狼星A(Sirius A)、太阳和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等恒星。在主序线右下方的比邻星周围的天体被称为红矮星。在红矮星的右下方是Teide 1和Kelu-1 A。这两个天体是褐矮星,它们的质量太低,核心没有足够的热量来持续地进行氢融合。由于它们不燃烧氢,褐矮星不被认为是主序星。"褐矮星"这个名字与它们的颜色无关。 在主序星的上方,我们发现次巨星、巨星和超巨星。这些是已经完成了核心的氢燃烧并演化成更大天体的恒星。恒星的亮度取决于其温度和大小,因此巨星比具有较小半径但相同温度的恒星更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天体将走向生命的尽头,经历行星状星云阶段或变成超新星。以行星状星云阶段结束生命的恒星会形成一种叫做白矮星的恒星残骸。这种天体比相同温度的恒星小得多,因此更暗淡,并且位于主序星带的显著下方。以超新星结束生命的恒星会成为黑洞或中子星。这些在这个图表上没有显示。
来源: IAU OAE/Niall Deacon

License: CC-BY-4.0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图标